“哪个行业投入较低?”这个问题,老实说,问得挺普遍。很多人想开始做点什么,但又怕初期投入太大,一下子把钱烧光了。我理解这种心情,毕竟不是谁都是自带启动资金的富二代。但“投入较低”这事儿,也得看你怎么定义,以及你瞄准的是什么层次的“成功”。不是说随便找个项目就能低投入高回报,那真就是想多了。
我接触过的不少朋友,问到这个都卡在那儿了。他们脑子里可能想的是那种“我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想法,就能马上赚钱”的行业。但实际上,大部分“投入较低”的说法,往往是建立在“特定技能”或“现有资源”基础上的。比如,你本身就是个挺厉害的设计师,那么接私活,搭建一个线上作品集,这初期投入可能就是域名、服务器费用,最多再加点推广费,跟开一家实体店比,那肯定是低的。但你能接私活,是因为你已经投入了时间去学习设计,去打磨技能,这个“技能投入”才是zuida的。
反过来,如果你说的是完全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基础,就想找个“投入最低”的门路。那多半是服务类的小生意,或者一些门槛极低的代购、跑腿之类的。但这种生意,往往利润空间也比较窄,竞争又异常激烈,最终你能赚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勤奋和能不能找到那个“信息差”。我见过有人做家政服务,就是靠口碑和靠谱,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也有人跟着做,结果就是起早贪黑,赚个辛苦钱。
我自己的一个体会是,当我们谈论“哪个行业投入较低”的时候,其实是在问“在哪些领域,我的前期风险和资金占用相对较小,同时又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个“相对”很重要,因为绝对意义上的“零投入”几乎不存在。
在我看来,最直接的哪个行业投入较低的回答,就是那些以你个人技能为核心的服务型行业。前面提到了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写作、翻译、编程(如果你会的话)、on-line辅导、甚至是内容创作(比如在视频平台分享你的专业知识)。这些的初期投入,很大一部分是时间成本和设备成本。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一个稳定的网络,以及你愿意投入的学习和打磨时间,这就够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靠写文章起家的。一开始,他只是在一些论坛和博客上免费写,积累了粉丝和口碑。后来,慢慢有人找他约稿,从几百块一篇,到现在一篇几千块,他也没怎么多花钱,就是一台笔记本,一个免费的博客平台。当然,这里面他付出的思考、研究、反复修改的时间,是很多人看不到的。
还有一些线上课程的讲师,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整理成课件,通过一些平台发布。平台本身会收取一定费用,但讲师的初期投入,主要是内容制作和推广。相比于线下开班,租场地、备教具,这已经算是非常低的了。
我觉得,这类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它能让你在不依赖大量外部资金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价值变现。而且,一旦你的内容或服务形成口碑,复利效应会慢慢显现。
除了纯粹的个人技能变现,利用现有的平台生态,也是降低初期投入的好办法。现在很多平台,比如电商平台、内容平台、甚至是二手交易平台,都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
举个例子,如果你对某种小众商品有研究,比如复古手表、手工皮具,你可以选择在一些垂直的二手交易平台或者有一定流量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销售。你的投入可能就是buy商品、拍摄照片、写好文案,以及和客户沟通。这些都比自己从头搭建一个独立电商website要省事得多,也便宜得多。
我曾经有个朋友,做的是国内的潮流服饰买手。他自己不去实体店,而是利用信息差,在国外的一些折扣website上寻找商品,然后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社交平台向国内的粉丝销售。他的“店铺”就是他的朋友圈和个人账号,他的“库存”也不是很多,都是接了单以后再进行采购。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利用信息和渠道的优势,在平台上去做一个“中间商”,虽然利润不高,但胜在灵活,而且前期几乎没有什么固定资产投入。
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对平台规则的依赖性很高,一旦平台政策变化,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用户粘性也可能不如自有品牌。
这几年知识付费的风口,也催生了不少低投入创业的机会。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比较深厚的积累,并且善于分享,就可以考虑做知识付费。形式可以很多样,比如付费社群、线上课程、专栏文章、或者一对一咨询。
创建社群的成本,如果利用微信群、QQ群,基本就是零成本。你需要做的,是持续提供价值,维护社群的活跃度,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当然,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是关键。很多成功的社群,初期都是从几个核心成员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我认识一个做咖啡拉花的朋友,他把自己日常练习和研究的过程,总结成一些小技巧,然后在一个付费社群里分享。大家付费加入,听他讲课,交流心得。他对学员的指导,很多时候是通过视频演示和文字回复,基本不需要什么额外的设备投入。他跟我说,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摸索了很久,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技能转化为付费内容,但一旦找到了那个“点”,而且社群氛围好,大家都很愿意为价值付费。
但话说回来,知识付费并不是“卖信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卖方法”、“卖经验”、“卖解决方案”,以及建立信任。如果你的知识是公开信息,或者你的方法论不够清晰,很难让人掏钱。
提到“投入较低”,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餐饮、零售这些传统行业。但传统印象中的餐厅、店铺,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投入,确实吓退了不少人。不过,现在也有很多“轻化”的思路。
比如,一些小型工作室、私厨,或者专注于特定品类的烘焙坊、甜品店。他们可能不租大型店面,而是选择在写字楼里做一个小空间,或者干脆只做线上预订、线下配送。我的一个邻居,她就在家里的厨房做手工蛋糕,主要接生日、纪念日的订单。她只需要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的好,加上一些精美的包装,通过朋友圈和本地社区群传播。这种模式,比开一家蛋糕店的投入,简直是天壤之别。
再比如,一些精选店、买手店,他们可能不自己生产,而是挑选一些有特色、有设计感的品牌或产品,通过小而美的店面或者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选品能力和品牌运营能力。初期投入,主要在货品采购和店面(或线上店铺)的装修和运营上,相比于那种自己从零开始做品牌、做生产,投入要低很多。
但是,即使是这种“轻化”的思路,也依然需要对市场有洞察,对产品有热情,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大量的精力去打磨细节。别以为低投入就等于低风险,风险总是存在的,只是投入的大小不同而已。
说实话,在哪个行业投入较低这个问题上,我见过太多盲目乐观的例子。有些人看到了某个“低投入”的表象,就以为可以轻松赚钱,结果栽跟头。
最常见的陷阱之一,就是那些看似“零成本”的“零门槛”项目,比如传销、庞氏pj的变种,或者一些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非法集资。它们往往承诺极高的回报,但实际上是拆东墙补西墙,或者根本就没有真实的产品或服务,只是在“拉人头”。一旦资金链断裂,血本无归。我曾经有个远房亲戚,就因为相信了某个“手机刷单就能赚钱”的项目,投了几万块进去,结果连本金都没拿回来。
另一个陷阱是,将“低投入”等同于“低价值”。有些项目,初期投入确实很低,但它所能提供的价值也非常有限,以至于市场需求不高,或者利润空间极小,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就像前面说的,如果只是做低级的代购,没有形成任何附加值,很容易被淘汰。
所以,当我们考虑哪个行业投入较低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验证一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而不是“如何找到一个不花钱就能赚钱的项目”。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