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销率是什么意思:不止是数字游戏

区块链 (1) 7小时前

市销率是什么意思:不止是数字游戏_https://m.jnlaobingbanjia.com_区块链_第1张

聊到“市销率是什么意思”,其实大多数时候,大家把它看作一个简单的比率,营收除以市值,似乎很简单。但真正深入做过公司分析,尤其是接触过一些经营状况不太明朗但又被市场热炒的公司后,你会发现,这玩意儿的学问,远比看上去要深得多。它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甚至会误导人,尤其是在看一些特定行业或者特定发展阶段的公司时。

初识市销率:营收的价值衡量

市销率,英文叫Price-to-Sales Ratio,简称PSR。简单来说,它就是公司市值除以它的年度销售收入。为啥要看这个?核心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直接衡量市场对公司营收的估值方式。对于那些还在亏损,或者利润非常不稳定、甚至尚未盈利的公司来说,传统意义上的市盈率(PE)就失效了,这时候,市销率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参照。你看,即便一家公司当下不赚钱,但如果它能持续带来海量的销售收入,市场依然会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抱有想象,愿意为这个收入流支付溢价。这在一些高增长、新模式的行业里尤其常见,比如早期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一些消费品公司在扩张期。

我记得以前有个朋友,投资一家做on-line教育的公司。当时这家公司还在烧钱阶段,年年亏损,但营收增长非常迅猛。他当时就是看中了这家公司营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觉得未来一旦成本得到控制,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他主要参考的就是市销率,并且选择那些市销率相对行业平均水平更低,但营收增速更高的公司。这种思路,在某些阶段确实能抓到一些被低估的成长股。

但话说回来,仅仅看市销率,尤其是简单地把市销率低就当成好机会,那风险也挺大的。你得知道,营收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比如,那些依靠大量打折、促销获得的营收,或者那种为了追求营收规模而牺牲利润率到极致的,即使市销率看起来很低,也未必是个好投资。这种营收的“含金量”就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判断了。

市销率的局限性:不止看表面

说到市销率的局限性,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忽略了成本和利润。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一家公司卖出一百块钱的东西,如果成本花了九十九块,那它其实就赚一块钱。而另一家公司卖五块钱的东西,成本只花一块钱,那它就赚了四块钱。这两家公司如果市值一样,市销率看起来可能差不多,但实际的盈利能力天差地别。所以,市销率如果不能和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结合来看,很容易被表面的数字迷惑。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子,一家传统零售企业,他们的市销率在行业里算是非常低的。大家当时都觉得是估值洼地,准备入手。但深入研究发现,这家公司的毛利率常年处于个位数,而且为了维持这个微薄的营收,营销费用和运营成本非常高。也就是说,它虽然营收规模大,但几乎赚不到钱,现金流也十分紧张。这种情况下的低市销率,与其说是价值低估,不如说是风险预警。市场之所以给它这么低的估值,正是因为它“赚不到钱”这个核心问题。

另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点是,市销率对不同行业的适用性差异很大。比如,软件服务类公司,或者订阅制服务公司,它们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利润率会非常高。这类公司,市场往往愿意给一个较高的市销率,因为大家看重的是它未来持续且高利润的现金流。但对于一些重资产、低毛利的行业,比如钢铁、煤炭,它们的市销率一般就比较低。如果你用看科技公司的思路去套用这些传统行业,那结论很可能就是错的。

如何用好市销率:实践出真知

那么,要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市销率呢?我觉得,第一步就是要把它放在行业背景下比较。不能孤立地看一家公司,一定要跟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比。看它的市销率在行业里是偏高还是偏低。如果一家公司营收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但市销率却低于行业平均,这可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反之,如果一家公司营收增速平平,市销率却远高于行业平均,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存在估值泡沫。

website名称:website名称; website地址:内容链接; 公司简介:关于我们。我们公司在做一些行业分析报告的时候,就经常会用到市销率这个指标,尤其是在评估那些成长型公司或者困境反转的公司。我们不会单独看它,而是会和公司的增长率、利润率、现金流状况、以及负债水平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判断。比如,对于一家正在快速扩张的公司,我们会看它的市销率是否与其营收增长率匹配,并且会重点关注它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趋势。如果营收增长很快,但毛利率在下滑,那就需要警惕了。

举个例子,我曾经分析过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公司。这家公司刚起步的时候,营收增长非常快,市销率也一度很高。但是,随着竞争加剧,它为了保持营收增长,不断降低商品价格,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而且由于大量的营销投入,净利率非常低,甚至一度亏损。这时候,即使它的市销率看起来还算“正常”,但我们判断它未来盈利能力堪忧,因为其营收增长的背后,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会认为它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市销率与增长的“乘数效应”

市销率之所以在成长型公司中备受关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能体现出一种“乘数效应”。当一家公司在早期,收入规模很小的时候,即使市销率很高,其绝对市值也不会太夸张。但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哪怕市销率不变,公司的市值也会水涨船高。而且,很多时候,增长本身也会带来市销率的提升。市场会因为其快速增长的潜力,愿意给它更高的估值倍数。

我记得前几年有一家做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它们刚上市的时候,营收还不是很大,但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市场给了它一个非常高的市销率,大概是几十倍。当时很多人觉得太贵了,根本不值。但接下来的几年,这家公司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利润率也在逐步提升。结果,即使市销率从一开始的几十倍降到十几倍,但因为营收基数的扩大,公司的市值却翻了好几倍。这背后,就是市销率与增长率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然,这种“乘数效应”也是双刃剑。一旦增长不及预期,或者利润率无法兑现,高市销率带来的估值泡沫就很容易破裂。我亲身经历过几次,就是因为对公司增长潜力的过于乐观,忽略了其盈利能力和运营风险,导致投资亏损。当时就觉得,市销率这么高,公司一定有什么我们没看到的护城河。结果发现,所谓的护城河,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情绪和资金追逐的结果,一旦情绪退潮,或者外部环境变化,就立刻显露原形。

市销率背后的风险信号

除了前面提到的利润率问题,市销率过高也常常是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的风险信号。比如,一些公司为了掩盖其糟糕的盈利能力,或者试图通过扩张营收来制造增长假象,就会拼命追求营收规模,而不计成本。这时候,如果市场仍然愿意给一个较高的市销率,那很可能是市场被误导了,或者是有其他因素在驱动。

我曾经看过一家做智能硬件的公司,它们的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但核心技术壁垒并不高,竞争非常激烈。这家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推出新品,并以较低的利润率来吸引消费者,导致营收数字非常漂亮,增长率也很高。然而,仔细分析它的财务报表,会发现其研发费用、营销费用都占营收的很大比例,而且客户的复购率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的市销率竟然被抬得很高,甚至超过了很多盈利能力更强的同行。后来,随着市场对低利润模式的怀疑加剧,以及一些负面新闻的曝出,这家公司的股价就开始大幅下跌,市销率也迅速回落。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不能只看市销率的“面子”,更要看其“里子”——也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有时候,市销率还会被用来操纵。一些公司可能会通过一些会计手段,或者将一些非主营业务的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来虚增营收,从而降低市销率,制造一种被低估的假象。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去识别这些潜在的风险。在我看来,对于市销率,更重要的不是去记住它的具体数值,而是理解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

结论:市销率是一个工具,而非答案

总而言之,市销率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衡量公司市值与其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指标。它对于评估尚未盈利的公司,或者分析高增长型公司尤为有用。但是,它绝不是万能的。理解市销率的关键在于,要将其置于行业背景下,结合公司的利润率、增长率、现金流等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警惕那些通过牺牲利润、高额营销费用等方式驱动的营收增长,以及可能存在的估值泡沫和财务操纵风险。

我总觉得,市销率就像一把尺子,你能用它来量一下公司的“大小”,但要知道它量的是“营收这个筐”,筐里的“利润”才是真正能产生价值的东西。我们做投资分析,不能只盯着这把尺子,更要看清楚筐里的内容。所以,下次你再看到市销率这个指标的时候,不妨多问一句:这营收,到底有多值钱?